一、课程定位与性质
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,与线下在岗实践、指导教师带教同步进行的线上支持性与拓展性课程。它构建了“线下实践 + 线上指导”的混合学习模式,旨在成为学生实习期间的“随身导师”和“资源宝库”,针对实习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提供即时性的理论支持、方法指导和案例借鉴,帮助学生深化实践反思,提升实习质量,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。
二、课程目标
通过本课程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的有机结合,学生应能够:
1. 深化实践认知: 结合每日在园所见所行,通过线上资源深度理解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依据,实现“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”。
2. 解决实际问题: 当在实习中遇到困惑与挑战时(如幼儿冲突、家长质疑、活动组织不顺等),能主动在线上平台寻找策略与方法,提升问题解决能力。
3. 优化实践行为: 借鉴线上优质示范案例与专家解读,反思并改进自身的一日生活组织、游戏支持、教学活动设计等实践行为。
4. 构建系统经验: 将零散的实习经验通过线上模块化学习进行系统化梳理,形成结构化、专业化的个人实践知识体系。
三、核心特色与亮点
1. “实践-理论-再实践”的即时循环:首创“带着问题学,拿着方法用”的学习模式。学生在岗位实践中产生疑问,可随时在线上课程中寻找答案和灵感,并立即应用于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中,形成“学用结合”的高效闭环。
2. 对线下实习的强支撑与补充: 线上资源是对实习指导教师“一对一”带教的有力补充,提供更系统、更广泛的教学示范和理论背景,帮助学生举一反三,拓宽专业视野。
3. 真实案例库与问题解决工具箱: 课程核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“案例库”与“方法库”,聚焦实习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常见痛点与难点,提供由一线名师剖析的解决方案。
4. 个性化与自主性的学习路径: 学生可根据自身实习进度和遇到的特定问题,自主选择学习模块,实现“按需学习”,让学习支持精准匹配个人成长需求。
5. 促进深度反思: 线上平台设有反思日志、案例讨论区等,鼓励学生记录实践心得、分享困惑,在与同学、教师的线上互动中进行深度反思,固化优秀实践成果。
四、学习与考核方式
1.学习方式:学生在实习期间,通过电脑或移动端随时随地访问线上学习平台,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针对性学习。
2.考核方式:考核过程化,重点考察学习投入与实践应用。包括:
· 线上学习进度(50%): 记录学习轨迹。
· 实践应用报告(50%): 结合线上所学,提交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实践报告及活动方案等作业